全部新闻 公司新闻

缠门絮语 | 缠论级别浅谈(四)


前面我们用软件的功能,展示了小级别构建大级别这一过程在不同时间周期下的展示。

 

如果大家能够对标注功能有所感觉,应该能体会到一点意思了:级别是f2规则的一种迭代处理,跟时间周期没有任何关系,走势结构在不同时间周期中的体现呈现出一种自同构性,却不受时间周期影响。这是一个比较精确的理解。

 

基于51分型段的走势递归标注(5分、15分、30分、60分)

 

如上图,由1分钟上用51分型段作为基础,递归出的5分钟级别走势类型,显示在5分钟、15分钟、30分钟、60分钟时间周期图表上的形态。可以体会到各个时间周期其实就是个显微镜,走势的结构是一致的,变化的是K线的多少。

 

但这还不够,这种自同构性还需要一个软件的功能来展示,还需要各个时间周期来对应,还达不到缠师说的扔掉拐杖、放下手指,直接看向月亮的程度,还要再进一步才行。

 

首先,我们先把前面讲的东西都放下,不要理会什么笔线段或3K重叠这些不同的a0,也不要考虑1分、5分、30分这些时间周期,彻底清空自己的脑袋,当做一个从没学过缠论的小白来看下面的图:


 

上面这个图是某只股票的几个不同时间周期的图,表达的是同一段走势。如果不告诉你是哪几个时间周期,谁能1秒钟说出这几个图谁是谁的次级别?谁是谁的高级别?使用不同的a0时对这些级别的命名又有什么难点和差异?

 

再换种方式来看,下图中我稍微添加一点东西:


 

前面说过,抛开那些笔线段或者3K重叠或其它什么乱七八糟的a0视角,直接看走势。这几个图表达的是同一段走势的不同时间周期,每张图上的两个方框都是同一段走势的相同位置。不管你用什么名称去称呼这两个方框:中枢也好、横盘区也行、成交密集区也可以……表达的其实都是一回事,都是这一段走势中的相同位置的某些K线组合。

 

在前面文章中曾经提到过,缠论中所谓趋势和盘整,都是定义走势的方向,上面这六个图中,是不是可以用这两个方框的位置比较来确定一个下跌的趋势?

 

一般情况下,我们理解缠论的逻辑是:先建立中枢的概念,然后以中枢的位置比较来定义趋势和盘整。如果我们换个思路,根据走势终完美的前提含义:任何级别的所有走势,都能完全地分解成趋势与盘整,而趋势又可以分为上涨与下跌”,先确定走势的方向--趋势和盘整,然后回头再去找趋势、盘整的特征,将可以区分趋势和盘整的特征命名为中枢。这样的话,上面图形中表达的走势就是一个肉眼可见的下跌,而作为肉眼可以看到的特征,两个能够区分走势方向的方框就可以定义为中枢了。

 

接下来是确立定义中枢的标准和规则,比如图一我们可以按照3K重叠的方式定义这两个中枢;图二可以按照均线交叉的方式定义中枢;图三可以用笔画中枢;图四可以用线段构建中枢;图五、图六都可以按照某个我还没有来得及去瞎编的标准来定义这两个方框为中枢。(以上过程并未经过严格推导,只是表达意思,不用对细节进行分辨)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选择不同的a0只是我们自己人为的一个定义,不同的a0对于同一段走势的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图二,用笔线段来划分,可能连一个线段构成的中枢都没有,只是一个不稳定的笔中枢;而用均线交叉的方法来划分,中枢已经形成;用3K的方法来看,不光中枢有了,甚至都可以递归出2层了。

 

如果能理解到上面这些,再回过头去想想中枢的定义“连续三段以上次级别走势类型重叠的部分”,就可以明白:所谓“本级别”、“次级别”这些概念,与你使用的定义和规则息息相关。哪个是哪个的次级别?不是看1分、5分这样的图形,也没有一个全世界通用的标准答案。真正的次级别是按照你使用的规则,在哪个图形上能够看出你的规则定义的构成本级别中枢的连续三段以上的次级别走势类型,哪个就是你的次级别。

 

如果我使用3K重叠的方法,图二我就可以定义为图一的次级别。但站在笔线段的角度就不是,因为图二可能只是个线段,还看不到次级别的走势类型。如果使用均线交叉的方法,图五可能是图二的次级别,但我用3K重叠就不会这么认为。

 

所以走势还是那个走势,引发歧义的只是我们使用的工具不同,以及由不同工具带来的差异。但工具绝不能代替走势本身。当然,一旦选择了你的工具,就要遵守工具带来的规则和边界条件,不要随意变来变去,这也是前面说过的“交易的一致性”。

 

这里我已经尽可能用我认为的最浅显易懂的方式来表达了,如果还是迷糊也没关系,因为接下来还有更迷糊的地方,以毒攻毒说不定就想通了。

 

正如在《缠论与走势漫谈》里“硬币有几个面”的回答,以上解释都是站在“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如果回过头,站在“走势”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呢?

 

对走势来说,这六幅图都是表达的同一段走势,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分析,抛开一切概念和定义,都不能改变这是同一段走势的事实(走没走完先不讨论)。

 

站到走势的角度,这六幅图唯一的区别就是细节多少的问题。这跟使用的分析方式无关,抛开一切概念和定义,这六幅图里只有K线根数的不同,其它都是一样的,都是同一段走势的不同细节表现。就如同一个人远远走来,你最先能分辨出一个人影,因为有脑袋有身子有四肢;走近一点你会发现这个人个子很高、头很大,如果很熟悉你甚至可以通过TA的步伐分辨出这是你的某位朋友;再近一点你看清了TA的五官很立体、肩膀比较宽、稍微带点罗锅;更近一些,你就连对方脸上的麻子斑点都看清楚了。

 

对于走势来说也是如此。我们先看到这是个向下的走势;然后进一步看到这个走势的某些大概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这个向下走势是如何构造出来的;最后我们通过最细微的部分来看清楚整个走势的每一个细节。

 

这个过程在不同的a0设置之下是一样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采用什么方法或者说用什么规则定义,可能是每个人都不一样的。这些方法的不同可能会导致某些分析过程以及细节定性的不一致,但结论不应该出现任何不同,因为走势只有一个,结论也必然只有一个。如果结论不同,显然只能是其中一种分析是错的或者全部都是错的。

 

对于上面这六幅图来说,唯一的结论是什么?唯一的结论就是这个一个下跌趋势。任何细节的讨论都不能违背这个唯一结论。

 

这才是缠论分解走势的“唯一性”,而不是常见的那种诸如画一根笔线段都必须一致的说法。

 

如果能想明白这些,就会知道“走势是客观的”这句话的真实含义。走势本身无所谓级别,或者说走势只有一个级别,只有在我们根据我们的需要去分析走势的时候,才会使用我们自己主观定义的规则去分割走势,才会产生本级别、次级别这些概念。

 

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仅看这一段走势可能如此,如果能看到更多走势,比如从上市开始看起,那这一段走势还是有级别的,依然属于某个大级别走势的一部分。

 

这种想法还是没看明白前面表达的意思。对于一只股票来说,从上市之日起、到退市之日止,都只有一个完整的走势,这个走势只有一个级别,这个级别就是走势自身的级别,或者说走势本身无所谓级别不级别,它只顾自己走自己的路。只有在我们分析和操作的时候,才会根据我们自己的需要,在这个完整的走势中截取一部分作为对象来研究。这种分割和截取才造成了级别的概念,至于分割和截取的方法(工具)倒在其次了。

 

什么是走势终完美?这就是走势终完美。走势终将会完美、走势必定会完美、走势总是很完美、走势从未完美过、走势永远走在通往完美的路上。

 

以前我曾经提到过“级别是个幻象”,所谓幻象,大抵就是这个意思。如此,才可以明白为什么缠师提出“显微镜”的比喻。显微镜的倍数跟观察对象无关,也跟显微镜这个观察工具无关,只跟观察者的选择有关,造成的后果也只是观察精度的不同,而对观察对象并无影响。

 

所有的a0、时间周期,甚至所有的规则、定义,乃至于整个缠论,都是手指,只有走势才是那个月亮。如果分析能够让我们看清走势,那就是指向月亮的手指;如果分析只是让大家有了争吵的理由,那这根手指不要也罢。

 

能走到这一步,就能在看到走势的第一眼就知道走势在干什么,第二眼看到当下处在走势的什么位置,明白走势的完全分类,再看几眼就看到更多细节,看的越多就可以说出更多,说得越多同时也就看到越多,甚至可以洋洋洒洒写个几十万字,但再多也不会超过第一眼看到的东西。

 

由此,才可以站到缠论的大门之前。

 

缠论就是这么简单,简单到没看过缠论也知道是个啥;缠论就是这么复杂,复杂到从未见过有两个人的理解完全相同。

 

这就是我通过缠论所看到的“月亮”。至于这是不是缠师原意所说的“月亮”,就不是我现在所能猜测的了。

 

PS:再回头多说一句,我前面提到“抛开工具”,并不是不用工具。既然有且好用,那干嘛不用?超逻辑也并不是不要逻辑,只是将逻辑深深刻进身体的每一部分,让其成为行动的本能而已。只是提醒不要陷入“工具”的争吵不能自拔,皇帝家的金锄头未必好用,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PS2:“缠门絮语”这个栏目自设置以来,收到不少朋友的鼓励和支持,这是我继续写作下去的动力。但因为本人能力有限,无法保证每日写作一篇有质量的文字出来,所以“缠门絮语”这个栏目改为不定期发布(我会尽可能增加次数),请各位关注的朋友留意一下公众号文章的更新,谢谢大家。

 


往期回顾


6月24日:缠门絮语 | 缠论级别浅谈(三)

6月23日:缠门絮语 | 缠论级别浅谈(二)

6月22日:缠门絮语 |  缠论级别浅谈(一)


声明

【版权声明】本文系原创作品,欢迎转发、严禁抄袭。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文属于缠论角度的学习探讨,所有言论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者交易的任何建议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点击查看原文】
官方直播
在线咨询
企微咨询

企业微信服务
软件 培训 定制

扫码支付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