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诊断 | 做好全方位调仓换股的准备
【说明】
1分钟图上,以51分型段(蓝色线)构建1分钟级别中枢(蓝色框),划分1分钟走势类型(红色线)。
由1分钟走势类型递归构建5分钟级别中枢(红色框),划分5分钟走势类型(黑色线)。
由5分钟走势类型递归构建30分中枢(黑色框),构建30分走势类型(粉红色线)。
朋友劝导,文章别写得跟老干部作报告一样四平八稳,要轻松一些。想想这话说得很对,文字写出来是要给人看的,如果没人愿意阅读,那写来也没用。所以从今天开始做出一些改变,对自己的每日看盘思考和关注方向跟大家汇报一下,如果有朋友喜欢,或认为还有地方需要改进的,欢迎留言斧正。
今日盘面
市场已经连续7日破万亿成交额,虽然近几天连续缩量回调,但基本面和逻辑仍在,无需过分担心。医废处理、酒店餐饮、特高压、水泥等概念板块表现较强;科技股继续走弱;尾盘银行板块上翘;证券、多元金融、农业种植等盘中强势后回落。热点较少、转换速度快,市场情绪较差。
自从上周五提示减仓之后,长线仓位一直处在防御状态,短线仓位今天上午趁急促杀跌的一分钟买点做个短差,效果还不错。但从去年开始一直在强调的科技股和新能源车概念在板块内部差不多轮动一遍之后,已经来到第一个关口:3月份的一季度报。被吹上天的个股究竟是龙还是虫,要在这个关口获得检验。所以在业绩真龙显现之前,对科技股和新能源车只做超短线的反弹行情,或原有仓位的逢高清仓。而大盘的宽幅震荡还将延续到下周,此时需要密切观察盘面,做好仓位转移的准备。目前长线正在关注三个方向:证券为代表的大金融板块、建筑工程相关的基建产业链、环保为首的补涨板块。如果后续验证逻辑正确,将会把长线仓位从科技和新能源车方面全部转移到这三个方向上来。
【建筑工程板块】建筑工程板块的逻辑是:受疫情影响,国内经济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很不乐观。拉动国内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外贸出口、国内消费都受到严重影响,而备受关注的科技类目前还处在前期阶段,无法有效转化成经济数据,所以只剩下政府财政拉动这一条了,而政府财政拉动必然会投向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前一般是房地产行业,这几年在“房住不炒”的红线之下,房地产已经无法担负重任。所以政府投资的方向,可能会出现在大面积的路桥、机场等基建行业。基建行业产业链也可以细分,以后有机会给大家梳理一下。
技术面上,建筑工程板块自2月4日低点上行,2月13日至2月25日形成30分中枢。2月25日后离开中枢继续上行,按软件自动划分如红色实线所示,至昨日高点完成1分钟走势类型;或者进行线段标准化处理之后,按红色虚线所示,至今日早盘高点1分钟上涨趋势完成。不管哪种分解方法,最终的结果都是一致的:等待5分钟中枢形成或出现30分中枢的三买。
从昨天开始的基建类个股开始飙升,但这个时候依然属于炒作预期阶段,从今天开始就是分化期,要等市场走出真正的龙头之后,我们才去参与。
1分钟图上,基于51分型笔段的递归中枢
【环境保护板块】自从高层发出“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以来,环保行业就受到各方关注。但前两年环保行业在资本市场上受到业绩和资金链的拖累,并没有良好表现。综合各方面消息来看,很多环保行业公司已经通过与政府合资、各方联手等种种手段,缓解了资金难题;再配合目前证监会推出的再融资等新政策,环境保护板块有走出困境的预期。
技术面上,环境保护板块自2月4日低点上行,2月10日至25日形成30分中枢。25日开始低点上行,至今日正在形成第二个1分钟中枢。密切关注1分钟走势类型的结束,以及接下来的5分中枢和30分中枢三买的形成。
与基建类策略相似,我们不参与抢跑,静待市场选择出真正的龙头个股,吸引各方资金注意,然后以技术面的买点介入。
1分钟图上,基于51分型笔段的递归中枢
【证券板块】从去年11月底开始,我们在不同场合鼓吹过相同的逻辑:这一场牛市是世界经济局势、国内政府意愿、市场资金情绪的多方面博弈后统一的选择。而一场牛市怎么可能没有最大的权重股----大金融板块的参与呢?银行、保险等行业因为前两年的“漂亮50”行情,都已经高位横盘了很久,所以尚处于低位的证券和多元金融等行业必然是市场的最佳选择。
技术面上,证券板块从2月21日起进入30分中枢形成期,目前尚未完成。但市场前期其实已经抉择出了板块内部的一线、二线、三线分界。所以中长线做好妥善的仓位分配,等待时机来临即可。对于喜欢超短线的朋友,今天下午指数的1分钟趋势虽然尚未出现背驰,已经可以着手选择自己喜欢的个股了,甚至尾盘都可以抢跑,因为强势个股必然会领先于指数先行。
1分钟图上,基于51分型笔段的递归中枢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往期回顾
2月26日:行业诊断 | 节奏就是跟上舞步的节拍
2月24日:行业诊断 | 内外冰火两重天
2月21日:行业诊断 | 身后有余,莫忘缩手
声明
【版权声明】本文系原创作品,欢迎转发、严禁抄袭。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文属于缠论角度的学习探讨,所有言论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者交易的任何建议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